PDGFRA基因检测为野生型,好吗
S-100(-),不支持来源于神经组织。Ki67(+约30%)指肿瘤处于细胞增值的细胞占30%。基因突变检测:样本中c-KIT中基因第1117外显示:野生型。样本中PDGFRa中基因第118外显示:野生型。这几个基因均为野生型,提示不是间质瘤。治疗:建议化疗,延缓复发。
在基因检测方面,对于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的GIST,二代测序为Ⅱ级推荐项目,检测包括KIT、PDGFRA、SDHA、SDHB、SDHC、SDHD、BRAF、NFKRAS和PIK3CA等在内的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并检测是否发生FGFR1和NTRK3等基因重排,其中SDHA、SDHB、SDHC、SDHD还须检测胚系变异。
PDGFRA的突变与发生间质瘤的部位有关,主要为腹膜后和胃来源肿瘤。 根据目前已发现的GIST按基因改变可分为3类: (1)C-KIT突变型(80-85);(2)PDGFRA突变型(510); (3)野生型GIST(10)。
肺癌EGFR基因突变会遗传吗,egfr野生型什么意思
1、临床通过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癌细胞难以生长。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生成等过程都需要细胞内的传导蛋白进行信号传导。KRAS基因是编码传导蛋白的一个重要基因,也就是在传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能够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扩张。
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外显子20突变发生率约为6,约占EGFR突变的9 ,50的EGFR-TKI耐药与EGFR外显子20的p.T790M点突变有关。上述文献资料结果显示了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无效和部分无效的两个原因,一是EGFR基因型为野生型;二是EGFR外显子20的p.T790M发生了点突变。
3、三组患者一线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PFS无差异,但接受EGFR-TKI治疗的ALK阳性患者,PFS率低于EGFR突变组和ALK/EGFR野生型组。提示接受EGFR-TKI治疗的野生型患者和ALK阳性患者相比,后者可能更容易产生耐药。结语 EML4-ALK的发现促使肺癌治疗朝向“个体化”的目标迈近了一步。
4、在肺癌治疗中,针对EGFRALK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GFRALK基因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这一基因突变,从而选择适合的靶向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基因检测还能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EGFRALK基因检测在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5、佳学基因专家介绍说任何一个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分为野生型、常见等位基因和突变型三种形式。
6、随访计划:术后前2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内容以胸部CT为主。随访过程中如出现复发情况,应尽可能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针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 exon 19 deletions患者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基因突变类型、预后特点和治疗策略,同时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
pole9,11.13.14野生型是什么意思
1、基因检测的序列。根据查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官网,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非人工诱变的,视为pole野生型。自然界有很多突变,得到的同一个物种会有许多不同的生态型。同一个基因,不同生态型的序列会不一样,但都是野生型。
病理白片野生型和突变型是什么意思
1、基因可以是正常状态(称为野生型)或异常状态(突变型)。K-ras突变型编码异常的蛋白,刺激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且不受上游EGFR的信号影响,所以对抗EGFR治疗效果差。
2、这个一般是指基因检测,楼主是用石蜡组织做的基因检测吧,如果不是在原来做病理的医院做的基因检测,一般只会给你切白片,然后外送检测,基因检测的结果主要分为野生型及突变型,野生型是指跟大部分正常人一样,而突变型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基因突变。
基因野生型,什么时候试靶向药最合适
目前,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是靶向药物的主力军,如爱必妥(西妥昔单抗,针对EGFR)和安维汀(贝伐珠单抗,针对VEGFR)。治疗决策并非一刀切,浙二医院肿瘤外科的实践表明,患者在使用前需进行基因检测,Ras基因的野生型患者通常首选爱必妥,突变型则可能转向安维汀。
化疗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有效率约为40%到50%,而联合靶向治疗则能在此基础上提高10%以上的有效率。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尤为显著,有效率可提升至70%,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对于爱必妥,其疗效与K-ras基因状态密切相关。
是的 。西妥 昔单抗 对 于 R A S野生型 结 直肠癌晚 期 患 者 效果 良好 , 能够大 大 延 长 患 者 生 存 期。 而 判 断 患 者 是否 为RA S 野 生型的方 法 就 是 R A S基 因检 测, 所 以 进 行RAS 基因检 测 还 是 很 有必要 的。
目前治疗直肠癌的药物最好是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等,其中前两种靶向药物是晚期直肠癌的一线用药,一般通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效果非常显著。
根据研究,早期NSCLC的ALK融合发生率为4%-6%,而晚期NSCLC则为7%-0%。在中国,腺癌中EGFR、KRAS均为野生型的情况下,ALK融合基因阳性比例可高达30%-42%。这一基因特征的异常活性促进了肺癌的生长,使得ALK靶向药物的精准使用依赖于分子筛查的精准检测。